高原古城闹社火:击鼓奏乐,且耍且歌******
中新网西宁1月31日电 题:高原古城闹社火:击鼓奏乐,且耍且歌
作者潘雨洁
来到中国4年多,土库曼斯坦留学生王东第一次觉得春节如此“刺激好玩儿”:在两个师傅搀扶下,他颤颤巍巍站上70厘米的高跷,小心翼翼地向前迈步。“站在上面(高跷)身体很难保持平衡,但感觉非常有意思。”他说。
一旁,18岁的韩启旺脸涂油彩,正麻利地将双脚用红绸绑在2.8米的高跷上。“凌晨两点就起床化妆,”他说。虽同样是“首秀”,他却选了最高的木跷,从小生活在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总南村的他信心十足:“社火年年耍,不用专门学。”
“他的扮相是‘杨五郎’,”村民介绍:“今天表演的是《杨门虎将》金沙滩赴宴片段。”据了解,当地高跷队扮演的角色众多,既有孙悟空、白素贞等妇孺皆知的民间形象,亦有一身正气的包拯、保家卫国的杨家将、替父从军的花木兰等英雄人物。
连日来,青海省东部多市县正组织大型社火表演。社火源于民间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,最早自汉代传入青海,及至明清时期,随大规模汉人迁移,在该省东部的黄河上游河湟地区,“正月里闹社火”的规模愈发壮大,至今仍是重要年俗之一。
正午时分击鼓奏乐,西宁市城中区总寨镇的村民们围拢起来,“龙头老大”带领十人统一踩着鼓点,长龙上下翻腾,或仰头直上,或蜷头曲尾。紧接着,耍狮子、踩高跷、老秧歌、藏舞等表演陆续登场,引得观众连连叫好。村墙、台阶上人头攒动,挤在最前面的孩子手里拿着冰糖葫芦和热气腾腾的卤煮,附近临时支起的小吃摊前也排起队。
“过去,村民们跳秧歌时没有现在的绫罗绸缎,就把自己干活时穿的羊皮短袄翻穿,戴着毡帽、拿着小棍敲敲打打。”总南村村民韩国琦已年过花甲,但儿时赶社火的热闹情形依然记忆犹新。
“老人们喜欢的耍狮子、高跷、旱船等,都是来自南方、中原的传统表演,村里的年轻姑娘们则喜欢穿着鲜艳的藏服跳藏舞。”在韩国琦看来,河湟社火在历史演变中,不断融合各民族、各地区的文化。
14岁的韩晓兰从小喜欢耍枪弄剑,今天,她第一次将练习了三年的招式表演给台下的长辈和同学。
“这些年,村里的社火不仅观看人数多,而且家家户户都会参与,演员年龄小至五六岁,大至七十多岁。”在韩国琦看来,村民们对古老传统的热情有增无减,反而更加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。
据悉,当地社火一般在正月初六到初八间拉开帷幕,期间,由几百位村民自发组成的社火队,在大街小巷环绕游走,挨家挨户访问民众、送上祝福;同时组织集中表演,白天夜晚击鼓起舞,且耍且歌,直到正月十六晚结束。(完)
重庆市慈善总会2022年各类慈善救助支出8.71亿元****** 中新网重庆2月3日电 (记者 钟旖 韩璐)重庆市慈善总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会议3日在当地召开。记者从会上获悉,2022年该总会共募集款物8.55亿元,各类慈善救助总支出8.71亿元,惠及困难群众50万人次以上。 “2022年,重庆市慈善总会切实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慈善发展的头等大事。”重庆市慈善总会会长刘光磊介绍说,2022年总会用于乡村振兴款物达7.35亿元,占同期总支出的85%以上。值得一提的是,总会争取腾讯公益支持,创新举办全国首个区域性乡村振兴专场公益活动,联动该市41个区县、54家社会组织及志愿服务组织,围绕助力乡村振兴,聚焦产业帮扶、养老帮扶等7个方面重点,策划上线286个项目,动员234万人次参与募捐。 刘光磊透露,2022年6月,总会还出台了今后五年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,计划围绕当地4个国家级重点帮扶县、17个市级重点帮扶乡镇和4个对口村,5年捐赠投入30亿元以上帮扶资金,实施1000个项目,打造在全国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乡村振兴公益品牌项目20个以上,助力推进乡村产业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态、组织全面振兴。 2022年是重庆互联网慈善取得新突破的一年,互联网募捐总额达6.74亿元,与2021年同比增加7717万元,年募捐额创历史新高;为持续推进互联网日常募捐,重庆市慈善总会已在全国12个公益平台上线项目,全年实现日常募捐筹款额9047万元,与2021年同比稳步增长,表明互联网募捐正由重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。 刘光磊提到,重庆市互联网募捐合作伙伴实现慈善会系统全覆盖。全市41个区县慈善会、100多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加入到总会互联网募捐队伍中,形成总会牵头,区县慈善会和社会组织参与,全市公益力量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。 谈及下一步工作,刘光磊表示,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,重庆市慈善总会将以“新重庆、新慈善”的新要求,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;互联网慈善作出新业绩;持续打造新品牌;弘扬慈善文化达到新水平;党建引领达到新标准。(完) 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 [责编:天天中] 阅读剩余全文() ![]() y39彩票地图 |